登录
首页 > 学习知识 > 90、70、632!这些数字告诉你,人艺《雷雨》何以经典

90、70、632!这些数字告诉你,人艺《雷雨》何以经典

发布时间:2024-07-19 10:58:39 发布用户: ue4toooi

2024年是曹禺名作《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人艺演出《雷雨》70周年。作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作品”,《雷雨》为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剧本基础,承载着一代代人艺人的探索与传承,也见证了一代代观众与戏剧艺术的相逢。

7月16日,顾威、王斑导演的《雷雨》再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当晚是该剧的第632场演出,本轮演出将持续至7月28日。主创们一致寄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保留住观众对这部戏的喜爱,不断培养新一代的观众走进剧场,共赏经典。

7月16日,本轮首演结束后,全体主创在后台合影,居中而坐者为该剧导演顾威 摄影 史春阳

“当年海上惊雷雨”

1934年7月,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刊载了时年才23岁的曹禺创作出的《雷雨》剧本。扎实有致的文本,惊艳奇崛的剧情,连带它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剧作意识,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茅盾曾以“当年海上惊雷雨”来评价这部作品。

《文学季刊》1934年7月刊

可以说《雷雨》剧本的问世,不仅是剧作家曹禺年少成名的注脚,更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发轫的开山之作。此后的90年,数不清的剧社院团都以能将《雷雨》这出大戏搬上舞台为荣,而由此改编的同名戏曲、电影、电视作品更是不一而足。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始建于1952年,首任院长便是曹禺。《雷雨》作为人艺的“看家戏”,自是当仁不让的正朔嫡传。而所谓“经典版”《雷雨》,自然也是著录有序:自1954年夏淳导演执导,作为新排剧目在首都剧场首演以来,70年间,先后经历过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公演,1989年复排版演出,1997年为纪念曹禺逝世一周年复排演出,以及2004年的全新重排版演出等不同阶段。不仅主题开掘上迭代深化,更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人艺优秀演员们的代际兴替。

1989年《雷雨》的舞台设计陈永祥手绘设计图稿——第一景

昔年,曹禺在谈到《雷雨》创作时曾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剧中起伏的人物命运和强烈的矛盾冲突,让这部作品与一代代演员和观众产生心灵的共振。“经典是观众说了算。”导演顾威认为,《雷雨》演出至今,以经典的文本和原汁原味的舞台呈现,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收获了观众的喜爱,这就是经典的生命力。

“演出是纪念,也是思考”

“此次《雷雨》的演出既是一次纪念,也是一次对于经典的思考。”导演顾威介绍说,从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剧组演出周朴园,到后来担任导演,培养一代代年轻人传承经典,亲历了这出戏是如何凝聚几代人的智慧,坚守传统的。演出至今,仍然保留了最初的舞台设计,以再现作品的年代感。

“1954版《雷雨》是陈永祥做舞美设计,强调呈现出中西结合的美学样式,比如观众看到墙壁上挂着字画,下面摆放的却是西式烛台。而一旁的中式家具上,又摆放着一台西洋座钟。”顾威回忆说这一舞美设计延续至今,只是在之后不同的版本里略作微调,“比如到了1989年版时,在舞美设计上,比照之前只有一处变化,周朴园这间客厅里的壁炉上方,增添了一个狩猎的鹿头标本,以观照到他留学德国的经历。”

剧照。本文剧照摄影:李春光

“在我看来,《雷雨》这出戏里有八个人物,其实还有第九个(人物),就是‘雷和雨’。曹禺先生当年的《雷雨》剧本中,并没有设计背景和气氛音乐,都是靠自然音响,最主要的就是‘雷和雨’。在‘雷和雨’的使用上,我们历来坚持手工要让音效参与到演出中来,强调声音的呼吸感——演出期间,后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打雷板。过去就是这么演的,现在我们也保留了下来。《雷雨》传承至今,需要我们的敬畏之心。敬畏经典,敬畏中国话剧,敬畏我们的职业。”顾威说道,“70年经典常驻,90年《雷雨》永恒,《雷雨》就像是艺术的长青之树,我们在树下乘凉,在树下成长。”

《雷雨》演出中,音响设计冯钦(右一)在幕后指挥“下雨、打雷”效果

尽管观众对于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早已如数家珍,剧组成员仍以“演不尽的《雷雨》”来形容对于经典的挖掘和追求。今年再演,顾威提出要让观众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我们要让当下的观众看到的不是现代的人在演他们,而是当时时代的人在生活,是他们的人物关系和心理状态。通过演员对人物的塑造,去还原时代。”

剧照 刘智扬(左)饰演大少爷周萍、张培(右)饰演蘩漪

为此,演员们从人物上再出发,不断赋予人物更深刻的理解。蘩漪的饰演者张培更强调角色身上对生命的呐喊。在排练中通过调整对手之间的节奏,去实现更加准确和自如的表达。王斑则将周朴园的心理状态更加“打开”,展现他真实的困惑和窘境,让观众更立体更多角度地看到人物的处境。他还表示,自己从周萍到周朴园再到担任联合导演,也是被经典沁润成长的一代,“要用心血浇灌,用热爱培根,用敬畏铸魂。”

剧照 王斑(左)饰演周朴园、张培(中)饰演蘩漪、吴珊珊(右)饰演鲁侍萍

展览同步举办,与经典同行

伴随新一轮《雷雨》的首演,“与经典同行——《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暨北京人艺演出《雷雨》70周年”纪念展览在首都剧场一楼南北侧厅拉开帷幕。这是北京人艺举办的《雷雨》专题展中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不少展品也是首次面向观众展出。

首都剧场一楼南侧厅

南侧厅以剧院多年来积累的《雷雨》艺术档案为展陈基础,集中展示了北京人艺排演《雷雨》的历史,包括《雷雨》各阶段的创作特点、舞台美术特色、与观众长期深入的双向交流等内容,系统全面地展示出《雷雨》作为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其精湛的舞台艺术和70年来历久弥新的艺术传承。

首都剧场一楼北侧厅

北侧厅以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为依托,从《雷雨》的诞生、发表、演出、传播等多个角度,生动展现出经典话剧作品《雷雨》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的恒久生命力和广泛影响。

展览同时展出《雷雨》上世纪30-80年代的档案手稿、服装道具等20余件珍贵展品,特别是1936年2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封面上烫金刻制着曹禺亲自签署的“给颖如 家宝”字样的精装单行本《雷雨》。该展品由曹禺院长的女儿万昭、万黛于2024年6月26日捐赠给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永久保存,在此次展览中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曹禺亲自签署“给颖如 家宝”字样的《雷雨》精装单行本

Copyright 2011-2025 看报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2156892号